知識科普 | 防范“職業竊密人”竊取數據的應對之策
發布時間:2025-05-26
閱讀次數: 317 次
引 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成為堪比石油的“數字黑金”。企業通過用戶數據優化產品,金融機構依靠信用數據防控風險,科研團隊借助實驗數據突破技術瓶頸,數據的價值滲透到社會運轉的每個角落。然而,數據的高價值屬性也讓數據成為不法分子覬覦的目標。黑客利用漏洞非法入侵數據服務器,內部人員通過職務之便倒賣數據,地下黑產搭建起數據交易鏈條。從商業機密失竊到個人信息被竊取,數據安全風險持續升級,不僅會動搖企業生存根基、影響國家信息安全,還會威脅個人權益,數據保護已成為數字時代必須攻克的關鍵課題。
近期,人民網報道了一起北京市海淀區警方破獲的“職業竊密人”假意入職教培機構,定向投放木馬病毒竊取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案件,深刻反映了數據被竊取形式愈發復雜多樣且極具隱蔽性。本文將通過對該事件的風險分析,探尋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為企業實現穩健、持續地發展提供一些指導方向。
“職業竊密人”竊取數據事件起始于2024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接到某網絡教培公司報警,稱有人在公司電腦內植入惡意軟件,導致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被非法獲取。該公司網絡安全人員通過監控發現,員工魯某下班后在多個工位逗留,疑似插入U盤等外接設備,安全人員啟動電腦后發現這些設備進程里邊運行了很多未知的進程,疑似是木馬進程。接到報警后,民警立馬展開調查。案件調查過程中,員工魯某起初在民警詢問時稱只是窺探同事電腦客戶資料以提升業績,但隨著調查深入,民警在魯某手機發現隱秘聊天群,聊天內容涉及任務分派、植入木馬的具體分工。經偵查,員工魯某的行為,是針對在線教培機構投放木馬病毒,從而獲取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等。據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警務民警介紹,該教培公司所說的惡意軟件就是員工魯某投放的木馬程序,通過把這個木馬程序封裝到U盤里,然后再插入受害公司的電腦內,它就會自動運行,這個過程非常短,插入到運行只需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它就可以對電腦內相關的數據進行爬取,并將爬取到的數據傳到木馬的控制端。對于網絡教培公司來說,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是支撐企業業務運行和發展的關鍵數據,同時也是承載個人信息的載體。一旦這些數據被竊取,將給網絡教培類企業帶來多方面的嚴重風險。一是企業經濟層面,課程研發方向、客戶服務策略以及客戶信息等數據如被竊取,可能被競爭對手獲取,使企業失去客戶和競爭優勢。二是企業聲譽方面,數據被竊取事件極易引發公眾關注,負面輿論將對企業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損害,降低企業在市場中的公信力,影響潛在客戶的選擇。三是從個人信息合規角度來看,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可能包含大量個人信息,這些數據如被竊取,企業將會因違反《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的個人信息保護責任與義務,面臨監管部門對個人信息合規性的嚴格審查甚至行政處罰。此次“職業竊密人”竊取數據事件發生在網絡教培行業,但實際上這類數據安全風險可能存在于各行各業,作為公司,必須實施科學有效的數據安全技術,提高數據安全意識,筑牢數據安全防線,才能讓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中行穩致遠,進而有為。此次“職業竊密人”竊取數據事件中,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等被竊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從技術防護的角度來看,該企業在數據安全防護環節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員工魯某通過外部U盤植入木馬程序,能夠輕松爬取電腦內企業內部客戶數據與商業數據,且這些數據以明文形式被傳輸至木馬的控制端。二是從企業管理視角來看,該網絡教培公司在內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有待提升。在此背景下,員工數據安全意識薄弱,對工作機自身的安全控制不足,對一些異常應用的警覺性不高,難以覺察電腦中存在的竊取數據的未知程序。同時,對于實施竊取的員工來講,法律意識淡薄,未充分理解實施數據竊取帶來的違法后果。此外,由于銷售崗位員工流動性大,設備使用者頻繁更替,企業難以對員工電腦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無法及時發現異常,客觀上為魯某的犯罪行為創造了條件。以上原因導致魯某在多臺設備中植入木馬程序,長期竊取數據卻無人發現,最終導致大量數據被竊取的嚴重后果。面對如此嚴峻的數據失竊事件,企業必須采取一系列強有力的應對策略,從數據安全技術措施和數據安全管理層面雙管齊下,對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在數據安全技術層面。通過部署統一的數據安全管控平臺,構建集數據加密、數據安全沙箱、實時監控與預警等于一體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對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全鏈路的操作進行全方位的保護。首先,通過平臺的數據加密能力,對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等敏感數據實施加密策略,將數據轉化為密文形式進行存儲和傳輸,被加密的敏感數據只能在組織內授權使用的電腦中打開,一旦離開限定區域便無法打開,保證敏感數據即使被“職業竊密人”竊取、通過木馬程序上傳到木馬的控制端,數據也無法使用,從而保護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此外,如電腦硬盤被強制拔出,或者電腦遭遇失竊,通過數據加密,同樣可達到保護數據安全的目的。同時,通過平臺的數據安全沙箱能力也可以應對數據被竊取的問題。基于數據安全沙箱,構建一個可信數據空間,實現非敏感數據與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動態隔離。可信數據空間在不改變用戶使用習慣、不影響企業業務持續性的前提下,對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進行強制保護,所有涉及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操作,都會被嚴格保護,包括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通過數據安全沙箱,實現敏感數據不出域的安全存儲和使用,有效防范電腦內任何惡意或未知程序、非授權軟件等對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嘗試訪問行為,防止數據被竊取或者有意、無意的數據泄露,確保數據無論何時、何地都處于安全狀態。同時,面對外部突發風險時,數據安全沙箱能有效保障數據安全,無論是電腦硬盤被強制拔出,還是遭遇電腦失竊等極端情況,沙箱都可憑借其安全管控機制,阻斷數據非法訪問與竊取路徑,確保數據資產安全無虞。此外,通過平臺的實時監控與預警能力,融合AI能力,對企業內部客戶數據、商業數據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全鏈路操作進行全程持續監測和預警。一旦監測到可疑操作,如未知程序嘗試訪問加密的數據或數據安全沙箱內的數據,未知程序在數據存儲環境中運行(如此案件中未知木馬程序被植入電腦中并運行),大量的數據在短時間內嘗試向外傳輸或被多頻次向外傳輸(如此次案件中木馬程序快速爬取數據并傳輸至木馬的控制端)等,平臺立即發出警報,將數據竊取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除了技術層面的防護,企業還需在管理層面筑牢數據安全防線。首先,定期組織數據安全培訓與數據竊取違法警示教育,全面提升員工的數據安全防護意識,讓每位員工都能掌握必要的數據保護技能,妥善守護工作數據。同時,通過真實案例剖析,明確法律底線,讓員工切勿心存僥幸竊取他人數據,杜絕一切違法亂紀行為。此外,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數據安全職責,增強數據安全管理的規范性與嚴謹性。在數字化背景下,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命脈,然而,“職業竊密人”的出現,暴露出企業在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和數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每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成為數據被竊取的關鍵隱患,讓企業在經濟、聲譽與合規層面面臨巨大風險。此次“職業竊密人”竊取數據事件為企業和社會敲響了數據安全防護的警鐘。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數據安全,通過部署先進的數據安全管控平臺,構建涵蓋數據加密、數據安全沙箱、實時監控與預警于一體的數據安全技術防護網。在數據加密層面,對敏感數據進行全鏈路的加密,確保數據在存儲、傳輸、處理等各個環節的保密性;利用數據安全沙箱技術為敏感數據操作提供隔離運行環境,阻斷惡意程序攻擊路徑;搭建智能監控預警系統,通過 AI 實時分析數據流動軌跡,對異常訪問、異常傳輸等風險行為進行響應。同時,強化員工安全意識,開展常態化數據安全培訓與應急演練,通過案例剖析、情景模擬等方式,讓數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技術與管理雙管齊下,筑牢數據安全防線,企業才能在數字化背景下,抵御日益復雜的數據安全威脅,真正守護好支撐企業運行和發展的數據資產安全。只有保障數據安全,企業才能贏得客戶信任,降低合規風險,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實現業務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