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創科技打造縣域醫療災備新標桿|神木市醫院 HIS 系統數據庫分鐘級切換演練實錄
2025-07-02
百萬罰單警示!DCAS助力金融機構筑牢數據安全防線,實現監管合規
2025-06-20
2025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丨《中國互聯網產業綠色算力發展倡議》正式發布
2025-02-07
美創用戶專訪 | 精細化管理:醫療行業數據分類分級的策略與實踐
2025-01-10
容災演練雙月報|美創助力某特大型通信基礎設施央企順利完成多個核心系統異地容災演練
2025-01-10
存儲域
數據庫加密 諾亞防勒索訪問域
數據庫防水壩 數據庫防火墻 數據庫安全審計 動態脫敏流動域
靜態脫敏 數據水印 API審計 API防控 醫療防統方運維服務
數據庫運維服務 中間件運維服務 國產信創改造服務 駐場運維服務 供數服務安全咨詢服務
數據出境安全治理服務 數據安全能力評估認證服務 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治理咨詢服務 數據分類分級咨詢服務 個人信息風險評估服務 數據安全檢查服務
在高校如火如荼的數字化轉型建設中,平衡合規與發展的天平,強化數據安全保障,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
關于如何有效開展,美創與多所國內一流高校深入實踐,本案例作為美創護航高校數據安全的又一典型項目,覆蓋了組織建設、制度流程、技術工具和人員能力等各個維度,通過風險評估、數據流向分析、分類分級、安全能力搭建及運營服務等,實現一體化數據安全保障落地,值得參考。
浙江中醫藥大學(簡稱:浙中醫大)是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在2023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1000強中,浙中醫大躋身779位(中醫藥院校第二位),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近年來,浙中醫大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教育管理、教育教學科研的深度融合,已搭建完成數據中臺,實現校域核心業務數據動態匯聚、治理、授權開放。但隨著各類業務數據互聯互通,數據安全防護壓力隨之增加。
同時,教育行業合規要求也在持續加碼,尤其自《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家與教育部及相關部門下發多項推進教育領域數據安全工作的政策文件,如《教育部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教育數據管理辦法》、《關于加強教育系統數據安全工作的通知》、《教育系統核心數據和重要數據識別認定工作指南(試行)》等,對數據安全治理與建設提出更明確的合規性要求。
為此,在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頂層規劃下,實現數據利用與安全防護一體兩翼,平衡發展的目標。浙中醫大攜手美創,開展以數據中臺為基礎的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并以此為切入點,通過識別目前風險現狀,進而建立健全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具體包括:
基于以上需求,美創結合自身完備的數據安全“咨詢+產品+運營服務”,一體謀劃、分三步開展,助力浙中醫大數據安全體系化升級落地:
結合法律法規及教育行業的相關規定,美創數據安全咨詢服務團隊對浙中醫大數據安全現狀進行綜合摸底,開展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和分析,包括合規安全、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技術工具等模塊,并完成輸出以下內容:
數據業務流向圖
數據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數據安全能力差距評估結果
數據安全管理制度
在組織建設方面,協助輸出完成數據安全管理辦法,明確數據安全管理層、執行層和監督層,建立安全保障小組或責任人機制。
在制度建設方面,結合浙中醫大已具備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制度,新增《浙江中醫藥大學數據安全管理規范》、《浙江中醫藥大學數據合作方管理規范》和《浙江中醫藥大學數據安全演練方案》等。
結合大學人員情況,建立分類分級工作組,制定內部工作匯報流程。通過對校內數據資產進行盤點,劃定本次分類分級工作范圍和工期計劃。重點參考《教育系統核心數據和重要數據識別認定工作指南(試行)》、《教育系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草稿)》、內部《數據目錄白皮書》等,制定分類分級標準,最終形成分類分級大綱。
實施過程,由美創數據安全分類分級平臺支撐,實現數據自動發現識別,并根據分類分級策略智能化處理分類分級標簽,可視化呈現分類分級結果。
數據分類分級大綱
數據分類分級報告
在安全技術建設方面,通過對數據中臺系統安全基線檢查、漏洞掃描、滲透測試等方式,發現數據處理環境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進行漏洞整改;并以人、行為、數據為中心,錨定重要場景,如數據治理、數據訪問、數據流轉、數據開發場景等,落實數據全鏈路的數據安全技術防護體系,包括:
“人”的管控
通過部署數據庫防水壩進行權限細化和訪問處理數據規則細化。
權限細化,根據運維人員身份角色不同,對其可執行的操作進行管控。
規則細化,根據人員不同,配置相應的數據庫操作權限,高級權限對數據庫可進行所有操作和所有數據的查詢,中級權限能執行非刪除操作和高級敏感數據的權限,低級權限僅能查詢非核心數據庫數據。
數據庫防水壩
“數據”管控
通過部署數據脫敏系統,對敏感數據匿名化處理,在不破壞數據使用價值的前提下,防止開發測試、數據共享、分析挖掘等場景中發生數據泄漏風險。
數據脫敏系統
通過部署存儲加密,對個人隱私數據執行加密存儲,防止明文存儲引起的數據泄露問題。
利用數據水印系統,對敏感數據按需進行水印處理,確保在數據發生泄漏的情況下進行溯源。
數據水印溯源
“行為”管控
通過部署API安全監測與訪問控制系統,從資產脆弱性、資產暴露面、賬戶共用、異常訪問等維度,智能監測數據中臺API接口調用過程存在的各類風險,并進行告警阻斷、快速處置;通過數據庫防水壩-高危行為管控進行未授權用戶的操作告警阻斷。
API安全監測與訪問控制系統
“一張表貫通”
場景落地
以教職工基本信息表為例,如下圖所示,通過在數據源系統【人事系統】,數據開放平臺【數據中臺】,數據使用方【E搜系統】進行加密、脫敏、API監測安全能力建設,實現整體流轉鏈路表的數據安全防護落地。
通過對人事系統中的教職工基本信息表進行分類分級,按照判斷數據敏感等級為3級,基于《浙江中醫藥大學數據分類分級規范》3級要求,對教職工基本信息表進行數據訪問行為管理以及數據導出行為管控,同時對該教職工基本信息表在數據中臺API接口調用行為進行實時監測風險和告警處置。
1
通過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數據安全標準體系,有效規范了數據處理活動。
2
基于數據應用和共享建立數據資源目錄的動態更新機制,全面掌握數據使用情況,按照浙中醫大數據目錄白皮書和相關標準指南,開展數據分類分級工作,落實數據分類管理分級保護。
3
按照“一數一源”的原則,根據實現處理目的最小范圍,規范數據收集使用范圍,優先通過共享獲取數據,避免重復處理。
4
全面加強數據安全保障,建立覆蓋數據處理活動的全方位安全體系,實現廣大師生數據,特別是個人敏感隱私信息的重點保護。